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理论研究

特殊的时光,不一样的陪伴——浅谈“新冠疫情”背景下家园共育的支持策略探究

来源: 南通市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1-03-09 字体:[ ]

受“新冠疫情”影响,幼儿园开学的时间被一再推迟,集体活动也被按下了暂停键。在这段特殊时期,我们开始将目光聚焦于家园互动式教育,在家与园间架构起了一道合作共进的“云”桥。
一、提升家长理念,共享教育资源

家庭是幼儿生活与游戏经验习得的重要场所之一,在疫情“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和朋友,更承担起了“教师”的角色。疫情期间,我园开展了系列线上活动指导,但实践中我们发现,家长在线上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学习与游戏的质量。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帮助家长增强教育角色意识,提升家园共育理念,关注居家教育价值。为此,我们在家长群内发布了“致家长的一封信”,信中提到我们一直倡导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主动学习,发展能力、养成态度,而当下的疫情,正是孩子们从真实问题出发进行探究深度学习的良好时机。家长们既然“被”留在了孩子的身边,不如陪孩子一起玩吧,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高质量陪伴。

为了不让线上活动成为家长的“负担”,我们发放了家长问卷调查,开展了小组“云端”家长会,通过整理问卷、视频讨论,了解家长对线上课程和家园游戏的期望和困惑。针对家长的需求,我们有选择性地分享了“疫情”背景下家园教育优质文章,如“家园合作的本质是帮助家长完成觉知——反思——调整——自我完善的过程”“周兢:抗疫中阅读游戏干预,提升学前儿童面对灾难的心理弹性教育”“非常时期,家园共育策略重点是什么”“不注意这4点,你给孩子的陪伴可能是无效的”等。

同时从五大领域目标出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素养,班级教师每周在群内定期分享游戏视频、线上课程和绘本推介,并在“课堂派”软件上设置分享交流的平台。在喜马拉雅上我们组建了“大二电台”,幼由儿、家长、教师定期录制更新“晚安故事”,让大家能够真切地闻其声思其人念其情。

特殊的假期里,教师通过美文推送、案例交流、云端讲座不断引发家长对自我的深度觉知,提升家长的“教育”角色意识。结合疫情背景我们有选择性、针对性的共享游戏、课程、生活等教育资源,并结合幼儿心理状态分享适宜孩子观看、符合孩子兴趣的正面书籍,用更加真实直观、科学有效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新冠病毒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时提升家长的教育信心和能力。

二、捕捉幼儿兴趣,生成居家课程

杜威曾说过:“幼儿园课程时幼儿与教师在互动中,通过文化的接触、知识的探索、问题的解决而不断创生的结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生活化课程是幼儿与自然、社会、家庭紧密联系的课程,而新冠疫情作为近些年来较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恰恰成就了一个宝贵的教育契机,是一次可以在真实生活情境下,向孩子渗透珍爱生命、学会感恩、互助共情、保护动物等情感教育的机会。

如何“远程”追随幼儿的兴趣生成居家课程,如何让幼儿在居家课程中收获认知、技能与情感的提升,如何让家长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建构中来,如何高效利用社会资源架构适宜的课程体系,我们在家园互动中探索前行。

在每周一次的微信云聊中,我们发现了孩子对热门生活必需品“口罩”的好奇。捕捉到幼儿的兴趣后,班级老师及时进行了课程前审议并设定了居家课程“口罩小卫士”的初步实施方案分享给家长。在前期亲子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我们在微信群中引发讨论,幼儿畅所欲言“佩戴口罩的感受”“为什么要佩戴口罩”“新冠病毒知多少”......随后,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在群内分享了亲子实验结果:拆解口罩观察内部结构——探究口罩三层材料的区别——“隔水”与“吹火”实验探究口罩的密闭性——观察不同类型口罩的结构差异——实验不同类型口罩的阻隔性——判断疫情期间应佩戴何种口罩——“静电”实验判定真假口罩。之后,教师在群内触发亲子探讨“口罩是谁发明的”“口罩的生产原料和环境”“口罩如何循环使用”“废弃口罩如何处理”等问题,并邀请医护职业家长在群内分享“如何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与视频。结合班级家长奋战在一线的事迹,我们引导孩子感受医护工作者的艰辛,并送上暖心祝福。最后,孩子们展示了结合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而绘制的“创意口罩”,一个个五彩斑斓的口罩代表了孩子那纯真的爱与祝福。

随着疫情的严峻,“武汉”这一沃土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在班级“云聊”中,孩子们关切地讨论着“武汉现在怎么样了”“武汉的小朋友还好吗”“我想给武汉捐钱”......带着孩子们对武汉同龄小朋友的牵挂,班级老师在园领导的牵线下,与武汉金色童年幼儿园取得联系,共同生成了跨地域居家互动课程“你好,远方的朋友”。在qq大群“你好,远方的朋友”中,南通娃和武汉娃你一言、我一语,拉开了汉通友谊的序幕。两地孩子在群内语音畅聊、视频相约,交流着疫情期间的“宅”家生活和“疫”些变化,并用歌声、舞蹈、手工传递着相识相知的喜悦和共克时艰的祝福。随后,两地家庭分别上传了手绘个性名片,自由结伴互加好友,开启了一段美妙的“云交友”旅程。带着两地孩子的好奇,我们通过距离和交通工具调查表、美食美景大分享、民风民俗我知道、汉通情相连绘画等系列活动,开展了“欢迎你到我家来”“我的家乡”“爱的明信片”等主题课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疫”样时光,“童”样温暖。疫情虽然将人与人的现实距离拉远,却阻隔不了彼此心与心的相连。居家课程“口罩小卫士”和“你好,远方的朋友”是由幼儿兴趣引发、教师搭建支架、家园合作而生成的。家长们在主动参与中不仅看到了孩子认知的增长、技能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更体会到了生活化课程的教育价值和实施意义,增强了自身教育角色的意识。

三、互动解析游戏,记录幼儿成长

游戏是孩子居家生活和亲子互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园十三五课题“游戏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性策略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发现家长的观察记录家园游戏的习惯能够帮助他们科学地解读幼儿的行为,认知幼儿的发展。特殊的时光里,我们希望家长能够利用深度陪伴互动的契机,通过观察、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而学会倾听幼儿的声音、关注幼儿的成长。

疫情期间,我们创立了游戏分享“云”平台,设置了家园游戏记录表,开展了“云”讨论“家园游戏案例的观察与记录方法”。但在前几期的游戏分享中,我们发现家长的游戏观察记录更多是用直白文字简单记录孩子玩了什么,并没有关注到游戏的过程和孩子的发展。为此,教师在“云”平台中一一解析幼儿游戏行为,并将家园游戏案例搜集整理,提炼优质游戏观察记录和有效支持性策略反馈于家长,并予以一对一交流,提出建设性意见,让家长学会看见孩子的行为发展、支持孩子的游戏进程,发现孩子的深度学习。

观察解读是为了更好的实践互动,通过“云”平台的分享交流和支持性策略的引导,家长在观察幼儿、解读幼儿的认知上有了质的延伸。在此过程中,家长习得了家园游戏中多样的支持性策略,如平等尊重的态度、宽松愉悦的环境、热情主动地参与、正向积极的鼓励、多样游戏的支持、想象思维的拓展等,这些支持策略能够触发幼儿游戏的深度学习行为,从而达到优效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特殊的时光,不一样的陪伴。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我们通过以上适宜的支持性策略激发家长主动参与,整合社会资源力量,凝聚多方互动支持,触发高效亲子陪伴,协力构建了亲密合作的学前教育共同体,促进了幼儿情感、品德、精神、自由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