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机关事务工作负责保障党政机关规范、高效运行,推进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既满足需求又规范节约的工作路子,既是提高机关行政效能,促进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保障政府施政水平提升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一)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我们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机关事务工作面临的发展形势、应对的主要矛盾、承担的责任任务、工作的标准要求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从保障服务来说,服务对象希望更加完备的保障、更加专业的品牌化服务、更加高效的智能化服务,更加匹配的个性化服务、更加精细化的管理,这些都是加强和改进机关事务工作的新要求,更是机关事务工作面临的短板、弱项和难点。此外,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需要加强,在后勤服务市场化、社会化改革进程上需要加快,在破解保障服务短板上需要加力,在管理保障服务手段上需要创新,在能力本领上需要提升。这些问题,都是推进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破解的主要矛盾。李克强总理指出,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着眼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系统推进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做好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管理等专项任务落实,为促进提升政府施政水平更好发挥保障作用。”
(二)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机关事务工作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机关后勤工作向“保障、服务、管理”转变。2012年开始实施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提出,机关事务工作的目的是“加强机关事务管理,规范机关事务工作,保障机关正常运行,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并从“经费管理、资产管理、服务管理”三个方面明确了机关事务工作的内容。随着机关事务工作的内涵及工作目的、工作内容的转变,其本质属性也要重新定位——一是行政行为,要依据行政机关的需求而提供保障,其主体、对象、方式、手段等都是行政机关运行体系中的一部分;二是保障行为,直接为机关运行提供保障服务,主要包括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等事项;三是公共服务行为,通过为行政机关运行提供保障服务,最终达成行政机关顺利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目标。
(三)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进入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要坚持“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大力发扬科学管理、优质服务、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务实创新的优良作风。一是标准化,打造“机关事务工作标准化体系”,运用标准化理念方法,梳理机关事务领域标准现状和需求,构建涵盖机关运行经费、资产、服务管理和能源资源消费等方面的标准体系,通过发挥标准在机关事务工作中的规范、调节、约束和控制功能,为保障服务管理工作提供指引、遵循。二是高效化,打造“机关事务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结合机关事务工作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简便易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围绕职责履行、目标实现、运行机制等,对机关事务工作实施绩效评价,以机关事务效能提升促进政府效能提升,三是智能化,打造“智慧机关事务工作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互联网+”深度融入机关事务工作,加强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资产和服务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二、当前存在的不足及相关建议
面对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对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面临的全新目标、使命、要求等认识不够深,还局限在机关后勤的传统工作思维中;理论研究还不够全面,需要更多探索、更多创新,以创新型理论为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支撑、引领、指导;调查研究还不够扎实,对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表现等问题尚未厘清;保障能力还不够专业,表现为保障资源匮乏、保障方式单一、保障水平不高;干事创业还不够有力,不少职工“本领恐慌”意识淡薄,干事激情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高政治站位,把机关事务工作放到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中,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现代政府建设的高度,扎实推进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要牢固树立“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后勤现代化”的理念,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按照《机关事务标准化发展规划(2018-2020年)》规定的时间节点,建立健全机关运行保障的基础性、指导性、示范性标准,逐步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管用有效的标准体系,实现每项工作、每个岗位、每个流程的标准全覆盖,为推进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应结合机关事务工作特点,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全面推动机关事务工作的绩效化管理;严格督促检查落实《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和《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工作情况,严肃追踪问效,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督查督办的刚性约束作用,进一步提高保障规范化水平。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当前要重点服务好、参与好党政机构改革工作,提前谋划好涉改单位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国有资产的调配工作,配合做好经费资产、债权债务等变动调整工作,保障相关机关正常运转,确保机构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另外,要继续做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等工作,通过改革不断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品牌建设为重点。要打造机关后勤“服务品牌”,树立以“服务品牌”促“品牌服务”的新发展理念,以品牌效应塑造良好部门形象,以品牌标准检验和推动服务保障质量提升,以品牌建设为突破口,花大力气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内核的服务品牌,从而以品牌建设带动机关事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机关事务工作效能,积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在机关事务领域的应用。特别是要全面推进“一网通办”,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同时,大力推动“互联网+机关事务”深度融合,推进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资产和服务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打造智慧机关事务,让信息多跑路,让干部职工少跑腿,提升机关事务工作的高效化、信息化、便捷化水平。
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应认真贯彻视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政治把关,突出政治标准,把政治素质放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首要位置,树立敢担当,善突破、能成事的干部选用鲜明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不断提升干部职工能力素质。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积极组织开展专业技能“比武练兵”,引导干部职工以干促学。落实“两个责任”,加强对重要岗位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确保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为推进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摘自《上海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