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队伍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年轻干部作为其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更是推动事业薪火相传、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支撑。海安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立足机关后勤现代化建设需求,以干部“敢为、能为、善为”为核心导向,锚定“两个更好服务”目标,以党建引领为根本驱动,构建系统化、精准化的年轻干部培养体系,全力推动年轻干部实现“人人有突破、个个能扛旗”,为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青春动能。
一、锚定核心目标,筑牢青年成长“方向标”
结合中心年轻干部队伍实际,针对年轻干部政治理论基础薄弱、业务能力不均衡等突出问题,以“精准滴灌”为培养导向,明确三大核心目标。一是强化政治铸魂。每月常态化开展青年理论小组学习,聚焦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法规等核心内容,搭建“多元化学习矩阵”,通过专题授课、研讨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年轻干部夯实政治理论基础,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聚焦业务赋能。紧扣机关事务工作重点,围绕资产管理、办公用房管理、公务用车管理、机关后勤保障等关键领域,精准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与“沉浸式”实践锻炼,靶向补齐年轻干部业务短板,提升岗位履职的精准度与实效性,确保其快速适应岗位需求、胜任工作任务。三是激发团队活力。依托主题党日、素质拓展、业务沙龙等多样化活动,搭建年轻干部交流协作平台,营造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同步融入红色教育,组织年轻干部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聆听红色故事,推动其传承红色基因、强化使命担当,主动扛起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
二、创新培养模式,打造能力提升“主阵地”
打破传统单一培养模式,构建“理论+实践+平台”三维培养体系,助力年轻干部实现全方位、立体化成长。一是开展主题化学习。围绕理论素养提升、工作作风建设、文化内涵涵养、业务技能强化四大重点,分阶段、分专题设计学习活动。既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政治理论深度讲解,又安排业务骨干进行实操技能细致指导,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面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养。二是推进实践化锻炼。为每名年轻干部划定行政中心专属巡查区域,覆盖楼层办公区、食堂就餐区、停车场等关键场所,要求定期开展巡查走访,收集干部职工意见建议,形成问题清单与整改报告。通过一线“蹲点”实践,让年轻干部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发现问题的敏锐度与处理问题的执行力。三是搭建多元化平台。一方面,组织年轻干部参与节约型机关创建、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登记、大型会议服务保障等重点工作与攻坚任务,让其在“啃硬骨头”中锤炼本领;另一方面,安排年轻干部对接服务结对挂钩企业,定期开展走访调研,收集企业发展诉求与意见建议,协助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宽实践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三、健全保障机制,夯实培育工作“压舱石”
从组织领导、资源保障、长效管理三个维度发力,为年轻干部培养工作提供坚实支撑,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一是强化组织引领。由中心党组书记牵头统筹,构建“党组统一领导、青年理论小组具体推进、年轻干部主动参与”的工作格局,明确各层级、各环节责任分工,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杜绝形式主义,保障培养工作有序、规范、高效开展。二是完善保障体系。整合中心优质资源,为年轻干部学习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在师资力量上,选派经验丰富的中层干部、业务骨干担任“导师”,通过“传帮带”机制,在日常工作中手把手指导年轻干部熟悉业务流程、掌握工作方法、攻克实际难题;在资源配置上,统筹协调学习场地、培训物资、实践项目等,确保各类学习研讨、技能培训、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三是注重常态长效。常态化开展“书香润心”读书分享会、“作风建设大家谈”、业务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激发年轻干部学习与参与的内生动力;建立“定期沟通+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及时了解年轻干部在学习、工作中的需求与困惑,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培养方案,确保培育工作贴合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实现长效化、可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