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东皋幼儿园原是如皋市直属机关幼儿园,1952年创建于如皋市老城区,2009年8月搬迁至如皋城东,更名为如皋市东皋幼儿园,是如皋市市政府重点投资兴建的第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的幼儿园,占地32亩,建筑面积8654平方米,户外场地面积5350平方米,主体建筑包括综合楼1栋、教学楼2栋、办公楼1栋,每栋3层。现有教职工101人,幼儿1148人。自垃圾分类推广以来,我园积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全面提升校园管理,有效推进垃圾分类。现将我园垃圾分类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保障机制
(一)细化管理,统筹推进
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我园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形成以园长负责、分管园长牵头、专人负责具体落实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确保责任到人,层层压实。领导小组组长蒋晓梅为第一负责人,负责全面统筹安排;分管园长葛存红牵头具体工作,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协调保教处、教科处、总务处共同推进。每个年级组又由分管年级组的副园长、主任牵头,负责落实到位。我园定期召开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议,要求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同发力,持之以恒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开展。
(二)量化指标,突出考评
垃圾治理重在源头减量。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减量,提高分类投放质量,探索校园垃圾减量化可行途径,我园将行政导护人员岗位职责中增设垃圾减量指导职能,具体负责各个部门的垃圾减量处置和日常指导。跟踪检查每班午餐情况,督促班级教师开展“光盘行动”,避免舌尖浪费;全面督查班级垃圾分类情况,指导教师注重资源利用,变废为宝,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此外,我园还形成垃圾分类激励机制,通过“流动红旗”的方式,对垃圾分类宣传有力和连续两周成效较好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扬奖励,班级考评情况直接纳入教师个人年终考核。我园坚持科学管理,量化督查,在约束与奖励中,在推进与落实中不断强化师生垃圾分类意识,提升垃圾减量践行率,促进习惯养成。
二、深化宣传教育,构筑文明高地
(一)宣传发动,培训提升
为有效贯彻落实垃圾分类学校教育方面工作要求,切实发挥生活垃圾分类的教育引导作用。我园坚持宣传先行,多措并举,拓宽宣传渠道,从线上到线下全面联动,积极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学习氛围。通过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组织动员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垃圾分类大调查”“垃圾我知道”“垃圾分类我能行”专题活动普及分类常识;结合道德讲堂,采用领读共学、知识问答、专题竞赛等形式巩固分类知识,引导园内教职工掌握垃圾分类投放方法。
(二)家园联动,推广辐射
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情,更是关系到社会文明进步的大事。我园充分发挥学校宣传教育带动作用,利用钉钉群、微信公众号、电子屏、宣传栏等多种途径,向幼儿、向家长、向社会广泛传播宣传生活垃圾分类政策。通过“垃圾分类,我们‘益’起来——东皋幼儿园垃圾分类系列活动”,向家长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采用“手牵手”“大带小”等形式,将家庭带进垃圾分类的实际行动之中。
(三)志愿服务,选树典型
“阳光志愿服务团队”一直是我园践行社会服务的保障力量。我园积极发挥志愿服务精神,成立垃圾分类志愿分队,走进社区、服务社会。向社区居民分发宣传单,耐心讲解垃圾的种类,指导他们科学分类;向家长推广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帮助家长答疑解惑,有效提升分类技能。在“喜迎二十大,文明实践见行动”期间,志愿者们利用周末和空余时间轮班站岗,及时将道路垃圾送至指定垃圾箱,共同维护道路清洁,为城市文明保驾护航。
志愿行动,服务同行。我们的小小志愿者们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志愿打卡”,积极宣传垃圾分类,推广分类经验。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我园积极树立“垃圾分类达人”“优秀志愿宣传员”等先进典型,用榜样力量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在南通市“垃圾分类 生态文明”系列活动中,1人被评为“2019年度第一期垃圾分类达人”。从小培养,从我做起,我们相信微光的力量,坚定人类对社会文明进步的向往,垃圾分类终将会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三、优化校园环境,打造生态沃土
(一)环境育人,润物无声
幼儿园环境是一种隐性教育资源,它对幼儿的审美及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园从校园环境入手,创设主题造型,丰富主题墙面,着力营造垃圾分类浓厚氛围。走进校园,处处可见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可爱形象的卡通造型深受孩子们喜爱,也吸引着孩子们去观察、发现;教学楼的每一层都有可供孩子们自主投放垃圾的收集设施,随处都有孩子们自主表征的垃圾分类指示标识;各个班级,垃圾分类的主题墙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垃圾分类有关的书籍数量充足。从室内到室外,充分给予幼儿与环境互动的机会,真正实现环境育人的独特价值。
(二)习惯养成,潜移默化
垃圾分类应当成为孩子们的生活习惯,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我们注重幼儿在生活活动中的习惯养成,放手支持,鼓励幼儿成为班级的小主人,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瓜皮果核、胶带纸笔、废旧纸盒都是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垃圾。为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我园开设相关的园本课程,组织各年龄段孩子开展不同形式的垃圾分类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幼儿认识常见的垃圾分类标识,强化分类认知。老师们还创设有丰富的垃圾分类户外游戏、区域游戏,如:“垃圾分类飞行棋”“垃圾分类大闯关”“垃圾分类小能手”等,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与学习,在实践操作、亲身体验中提升垃圾分类的知识经验。
(三)变废为宝,寓教于乐
多年来,我园一直倡导节约美德,注重废物收纳,最大化实现旧物改造。废旧轮胎成为孩子们滚动、攀爬的运动器械;废旧的梯子、水管等激发起孩子们浓厚的探索欲;废旧的水果篮,创意组合摆放之后就可以用来展示孩子们的作品;原先闲置的小柜子如今投放在沙水区供孩子收纳游戏物件。纸箱子、奶粉罐、易拉罐、废旧横幅等等,也都成为孩子百玩不厌的游戏物件。在“变废为宝”的实践活动中,孩子与家长们还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合理回收与利用,制作出许多精美的手工作品。废旧物品的再利用,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与重组,不仅节约了经费,而且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与创造。随着垃圾分类课程的深入开展,幼儿、教师、家长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垃圾分类、废品利用的意识得到显著提升。我园教师在旧物利用自制教玩具评比中,10余人获如皋市一等奖。
四、细化投放收运,规范闭环管控
(一)规范设置,分类收集
对照《江苏省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与收运设施设备配置指南(试行)》,结合我园实际,因地制宜配齐、配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与暂存空间,对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投放指南。a按照便捷、安全的原则,垃圾分类箱设置在幼儿园东北角,并集中摆放有害垃圾回收箱。在食堂与就餐区域设置厨余垃圾箱,便于回收清运。
(二)严格收运,有效管理
为规范垃圾分类收运管理,我园坚持统一组织收运、垃圾日产日清。与如皋市楹环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可回收物处置协议,定期回收废纸类、塑料、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废旧电器类,并专门回收有害生活垃圾,包括废旧电池、灯管、温度计等。与如皋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签订餐厨废弃物、生活垃圾收运服务协议,及时填写餐厨废弃物收运记录,规范收运台账。教师们能够自觉将垃圾投放至指定地点、指定垃圾箱,自觉维护公共卫生。
(三)文明先行,喜获佳绩
我园先后被授予“全国‘家园共育’数字化项目试点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模范家长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南通市先进幼儿园”“南通市和谐校园”“南通市特色学校”“南通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如皋市文明单位”“年度十佳教育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是江苏省教育科学院研究基地、南通大学、南通高等学前专业实习基地。
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我园将积极运用园所实践智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推广垃圾分类,助力绿色发展不断贡献更大力量。